2023年10月13日下午,以“入画·疗心”为主题的艺术疗愈交流活动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来自中央财经大学2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治疗工作室的张璇老师及其团队接待了中央财经大学师生一行。
活动伊始,在策展人的导览下,同学们参观了“何处寻行迹”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展,品味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策展人为同学们介绍了展览背后的故事,引导同学们从“人”的角度出发去欣赏山水画。其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同学们浸润在古山水的意趣中,受益良多。
在展馆中欣赏书画中的自然后,同学们走出展馆感受中央美术学院秋日校园,收集让自己有感触的自然之物,为接下来的疗愈活动做准备。之后,伴随着舒缓的音乐与轻柔的指导语,同学们静下心来感受自己与自然的联结,开始运用画笔、玻璃瓶等材料对手中的自然之物进行艺术创作。创作完成后,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思路,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同学们表示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感触到了自己深埋在心里的那一份“累”、“期待”等,这些真诚的分享得到了同学们积极的回应。
本次“入画·疗心”活动是“益起安心·艺术治疗”大学生培训项目系列活动之一,益起安心培训项目旨在以兼具系统性和趣味性的艺术心理健康教育解决方案,帮助大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艺术治疗能力。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感想吧~
武钰:从一堆数字分析中跳出,走入一幅幅山水风景画。观山形态各异,见水清流多变,寻老翁姿态,皆闲适自得,羡煞今人。后来,从古代美景中抽身,走入自然之境。我在其中寻到了黄叶和石头,但当看到那只小小的蜗牛时,想到了自己,每个人都像是在通天藤蔓上慢慢爬行的蜗牛,有进步有退步,但每一步努力都留下了痕迹。通过一副画我将这种心境刻画,真正做到入画疗心,寻一方清幽。
徐梦:“何处寻行迹”书画展中,看到了古画中的山中读书不仅是读手中有字书,更是读山中无字景。在偌大山水画中的小小的点墨人物,也是体现画家归隐山林的理想。而艺术疗愈活动中,我从草坪树林中寻找能将自身与天地连接的自然之物。感受它,再将自己心中所想注入颜料中,与自然之物结合,明晰自己的情感,从而得到心灵力量。
李昕怡:通过一幅幅古墨画作,感受古人顺应四时物候的生活智慧与意趣。春画可归牧耕锄、渔唱渡水;夏可画避暑纳凉、玩水浮舟;秋可画吹箫玩月、渔笛登高;冬可画雪笠寒僮、雪江渡口。古人合自然之序,寻自我与万物之道。作为现代人,也可以通过与自然、艺术的接触对话,修养身心,在对自然的感悟修行中更好地平静下来,觉知当下,享受生活的宁静。
赵佳丽:“何处寻行迹”古画展让我深感震撼。这次展览展示了许多古代画家对自然和生命的独特见解,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将自然之美描绘得淋漓尽致。其中,一些画描绘了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画家通过对山水和人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其中,最令我觉得有趣的便是那些动态的古画人物,很可爱。同时,这次的艺术疗愈让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过程中,忘记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这种专注让我得到了一种深度的放松,仿佛身心都得到了净化。我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将自己的情感、想法和经验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方式让我更好地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让我有机会与自己的内心世界建立更深的连接。在创作过程中,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需求、渴望和梦想,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温伊涵:“何处寻古迹”书画展,以画中的小人为切入点,领我进入画中的世界。通过赏析小人的一举一动,可以自然地将自己带入画中,感悟其中意境。还能通过小人的动态,明晰画的走势和前后关系。看着小人们或读书、或对弈、或行舟,我也好像和书画、和山水、和自然亲密互动,心情得到了舒缓。
同时,这次艺术疗愈让我放慢节奏,从几片飘落的秋叶中,窥见生命与自然的起落与传承。不杂评判标准地作画,描绘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在这过程中,得到放松,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启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吴珏君:人与自然是这次活动的主题,不管是央美的展览还是绘画的活动还是中途的捡自然之物都为我打开了一个接触自然接触自然之我的新的视角。透过绘画活动的小小作品我仿佛还能感受到教室里洒在身上的暖暖的阳光以及久违的内心的平静,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被不停评价的世界,渐渐的,我做什么好像都抱有目的却渐渐失去了和自己内心对话的能力,哪怕是放假也不能做到真正的放松,但是这次活动不管是透过古人的眼睛看见“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还是捡拾自然之物亦或是绘画时一点一点地重建与自己心灵的对话,都好像为自己打造了一个逃离现实评价世界的心灵世外桃源,尽管终有回到现实世界的那一天,但是我至少学会适当学会少评价多感受世界,至少我还在期待下一次这样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