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小师妹和几位同学的要求,接着此前推文《其实,我们都是好孩子》,具体聊聊如何改变这种“好孩子”模式。为什么拽着好孩子不放呢,因为根据有关研究,普通人群中一半以上的人都是这种类型(哈哈,或轻或重)。此前推文仅仅是开启自我觉察,本篇讨论一下解决方法。
好孩子内心里发生了什么?
读大学的时候,我有一个特别好也特别不好的习惯(至于为啥这么矛盾大家自己体会),就是特别容易答应别人的要求,而且每次都回答得特别利落爽快:“好的”、“没问题”、“放心吧”,但转身的瞬间就后悔了,哎呀呀,为什么又答应了陪她逛街,不是要写论文吗?不是要去图书馆吗?为什么要请她吃饭,不是钱包早就没钱了吗?为了维护好人设,陪了时间,瘪了钱包,各种心痛、不平衡,但嘴上却说不出来。最最要命的是有同学借了钱还不还,惦记很多天也不好开口要,最终不了了之。于是各种忿怒埋藏于心,好孩子的很多身心困扰都是这么憋出来的,比如便秘、头痛、抑郁等等各种身心疾病。因为很多的负性情绪没法表达,只能另辟新径通过身心症状来表达。
好孩子为什么要让自己这么憋屈?
好孩子到底想干啥?为啥不能有啥说啥。究其根源还是上篇文章里讲的问题:对于失去爱的恐惧。所以好孩子内心的关系图式是:我对你好——请你爱我;如果某些地方出了问题,好孩子一定会主动承担错误:嗯,都是我的错。我们可以看到好孩子在交往中的姿态是非常低的。如果说别人是站着的,他则是跪着的(见图)。听起来很吓人,这描述的其实是内心姿态。我们可以试着体会一下这种姿态的感受,如果一直这样是不是特别不舒服,特别压抑?
好孩子之所以这么渴望得到外界的爱,是因为自己对自我价值不确定。我们也看到有些人没有特别漂亮也没有才华横溢,但却活得自在潇洒,其差别在于对自我认可的程度。高度自我接纳的人,具有比较高的稳定性,不易受外界风吹草动扰动。
如何改变?
自我接纳虽是根源性的问题,但改变起来比较困难。我们很难有灵丹妙药马上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自我接纳是一个过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但我们可以先从容易做的做起,如果在实践中有了好的体验,自我接纳会慢慢增强。
好孩子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稳定的自我,不能表达内心真实的声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忽略自己太久,意识不到自己的需求;二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需求但没有勇气去表达。我们可以先在这两个方面做些尝试。
由他人肯定转变为自我肯定。好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多以他人的评价为基础的,实际上他的自我评价是他人眼里的自己,因为他人评价不可控,所以这个评价会经常变化,时好时坏。因此,好孩子内心时常很崩溃:“我都这么努力了还不满意”。想想看,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别人都满意真的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好孩子需要特别增加一个自我评价的维度,即“我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试着形成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并尽可能的独立于他人的评价。
加强和自己内心的联结,明确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因为重视他人的需要,所以好孩子太多的时候在向外看,从小到大,我们知道学习成绩很重要,特长很重要,努力学习很重要……更关注社会重视什么,他人需要什么,但很少向内看,我需要什么?我的意愿是否重要?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长期忽略自己的意愿、需求,那个“我”的感觉会越来越小。所以最终很多人会因此迷失、抑郁,怀疑活着的意义,为谁而活?因此,好孩子在回应他人之前,必须先好好向内看,试着明确内心的需求,坚定自己的意愿。
理解自己内心的冲突,内外一致的表达观点和需求。意识到自己的意愿、需求和想法,就需要试着表达出来。通常情况下,面临压力情境时,我们会有相互冲突的想法或需求:一种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一种是为了照顾他人感受的想法。不管选择哪个,好孩子内心都不高兴。选择前者,担心别人不高兴;选择后者,自己又不高兴。但好孩子通常会选择后者。选择后者是不是一定就能解决问题?通常不会,因为多数时候不能表达真实的意见反而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比如恋爱里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一方总是包容另一方,其实包容的一方已经忍了很久了,终于有一天忍无可忍提出分手,另一方瞬间被打蒙。如果在矛盾的开始就提出来,表达自己希望对方怎么做的需求,就不会导致分手的后果。很多时候我们不敢表达,害怕的是表达的后果。此前推文已经讨论过那些可怕的后果多数是我们内心的幻想,不是真实的。实际上,对于内心冲突的双方无论选择哪一方都是对的,只要你心甘情愿承担选择的后果。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没有表达的习惯,都是自己憋着,那可以试着做下面的这个天气预报练习。
尝试做“内心的天气预报”练习。我们内心每天都有各种情绪来来往往,就像天气一样阴晴不定。我们可以试着把这些感受表达出来,如果你没有表达情绪的习惯,这个练习就更有价值。这个练习是心理治疗师Virginia Satir发展出来的——内心的天气预报。通过做这样的练习可以使人们之间得以直接地沟通和肯定,促进与自己内心的联结,同时也增进人际间的联结。这个练习可以与你的恋人、朋友、家人一起做,可专注在下列五个方面:
1、感激与兴奋
2、担忧、关心和困惑
3、抱怨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4、新的资讯
5、提出的希望与期待
天气预报通常以“我”开头,比如“今天去了公园,欣赏了樱花,我很高兴”,给予每个人一个机会,在安全、信任的情境下,表达出自己的满足和不满足。这个练习之后,你的身边的人也许会清楚你更在意什么,他们在今后的生活里与你交往时会更注意一些事项。天气预报的过程比较简单,我们建议每天大约花一刻钟来做这个练习。你和自己的内心感受联结得越多,你越清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简单的事情反复做,相信你会有些改变,你的人际关系会改善!
当然,这些方法要有效,需要对自己的好孩子模式有深刻的理解,外加不断的新行为尝试,在尝试中收获新的体验,那就是疗愈的开始!
作者简介:
刘凤娥(笔名:刘凤),博士,中央财经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研究领域:心理健康与咨询、婚姻与家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