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招季,作为一名毕业班辅导员,最近被问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的确,一次次投递简历,犹如石沉大海,没有回复,没有面试通知,哪怕是拒信都没有,确实挺打击人的。一次两次没事,三次四次甚至十几次之后,可能就会开始问自己: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是自己不够强大?
还是自己的简历不够强大?
我会不会找不到工作?
电脑一开一整天,邮箱一天刷新几十次,从未打开过的手机声音被调到最大,生怕错过任何一个信息……
疫情期间,缺少了同伴支持,见不到老师,家长天天问,自己宅在家里感觉除了投简历什么也做不了,真是无力感爆棚。
一个你不得不面对的真相
发了简历,收不到回应,你要知道,这可能是一种常态。这种常态,从来没有踏入过社会的你们,之前没有做好心理准备,那么现在,你需要理解并接纳这个事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简单总结了一下,可能不全面。1.单位招聘有成本且人手有限,一个岗位发布后,很可能会收到大量甚至成百上千的简历,很少有单位会细致到即使不感兴趣仍然一封封发拒信;2.招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HR有自己的工作节奏,现在疫情当前,时间可能会拉长;3.你着急期待的心情,让等待的过程变得更加“漫长”;4.剩下的,就是一些纯“就业”问题了,比如人岗不匹配,简历不合规或有硬伤,比如简历关键词不对等等。关于最后一个原因,我们今天暂且不谈,推荐大家去参加就业指导中心或学院的简历培训,也可以把简历发给老师请教一下。总之,你要明白,即使是最优秀的学生,也不可能所投的每一份简历都有回应,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简历投出去之后,收到回应的概率低,是一个常态。
接纳求职焦虑
接纳了这个现实之后,你可能还需要接纳自己的焦虑情绪。作为一个老辅导员,我发现,最让我焦虑的往往就是那些毕业去向未定却一点都不焦虑的同学,他们把焦虑……最后都留给了老师。
那些真正自己为自己的事情着急上心的同学,最后都会有好结果。
毕业阶段有焦虑情绪是很正常的,毕竟很多事情悬而未定,不到最后“尘埃落定”难免心绪不宁。美国心理学家克里斯多夫‧柯特曼等作者的《如何才能不焦虑》中提及:焦虑是一种与恐慌、担忧、不安、恐惧和紧张相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结束我们小二十年的求学生活,走出舒适区,面对未知的职业选择,接受考验耐性的求职车轮战,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比较累”,“对前途感到迷茫和担忧”,甚至“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怀疑读了这么多年书,我的价值在哪里?”有适度的焦虑不足为奇。(别问我为什么知道……我不会告诉你是谁问的)。追求确定性,寻找安全感,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高度关切+对未知的担忧=焦虑
但是,如果这种焦虑影响到了你的睡眠(失眠、难以入睡、早醒),影响到你的进食(短时间体重变化过大),影响到你的生活学习方方面面,影响到了你的社会功能,自己尝试了不能缓解,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如超过了两周请一定寻求帮助),那么请不要犹豫,要学会求助。求助也是强者的行为,告诉老师、家人或者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忙。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调好频道——合理的期待,理性就业观,越是迷茫的时候,越是我们人生“修炼”成长的关键时期。
静下心来,把思绪理清楚,再往前走。不妨拿一张纸,把自己混乱的想法用文字一条一条记录下来,问问自己,我擅长做什么,我喜欢做什么,什么地方需要我,我最期待的人生是怎样的。与其任凭思绪在头脑里横冲直撞,不如一条一条把它们抓出来,理理清楚。
求职,没有所谓的最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而能发挥自己的能量,找到自我价值感,让自己感受到“被需要”的岗位就是适合自己的。
请记住,再好的种子,只有找到合适的土壤才能一点点成长为参天大树。如果当初选专业的时候我们可能还比较懵懂,那么现在就业的时候不妨听从一下内心的声音,多一些理想主义情怀,少一些好高骛远,更不要害怕那些看起来“平凡且普通”的岗位,每个人都是从最平凡的岗位一步步走出来的。推荐大家一本书(如下图),这本书里那些青春和奋斗在基层熠熠闪光的故事,那些心怀家国情系民族的点点滴滴很是感人,疫情在家,就业迷茫,不妨抽空读读。“珍惜学习时光,练就过硬本领,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咱们同学们就业时候,也不妨把视野放宽放远,青春最美,实干最美,带着理想和情怀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找到自己的价值,也一定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搞定爸妈——家长的期待,也常常会成为大家困扰的一个因素。
很多同学都跟我吐过槽,父母自身的职业观或者“攀比”心理,过高或者不合理的就业期待,与自己就业现实产生了冲突。
当家长们想着怎么搞定孩子的时候,你们也不妨试试和父母做好沟通,搞定爸妈。很多同学觉得和父母“不在一个频道”,很多事情不愿意和父母讲,但往往越是这样问题越难解决。敞开心扉,多和爸爸妈妈真诚的说说自己的想法,谈谈就业中遇到的困难,聊聊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期待,让爸爸妈妈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他们那么爱你,一定能理解并支持你的选择。
扎实行动——不要想得太多,做得太少,与其内耗,不如“内涵式”发展。
在没有回应的这段时间,不妨再好好修炼一下内功:
1.优化简历,突出关键词。HR筛选简历,很多时候第一轮就是筛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可以从招聘信息中获得,所以,请多花一点时间研究招聘信息并在简历中凸显关键词。
2.做一份自己的就业跟踪表。有一些同学投的简历多了,自己都会忘了自己投了哪些单位,是什么岗位,有什么要求,对方联系方式是什么,哪一天投递的?建议大家不妨用一个Excel表格,做好自己的就业咨询管理,及时跟踪,自我推进。
3.对于特别心仪的岗位,多一些诚意。事在人为,有时候投简历也会有高峰“堵车”期,通常职位发布的前两天,简历是最多的,如果隔了三天到一周你发现职位还在招募,你也没有收到消息,不妨再投递一次;如果投了两次简历都没有回复,而你还想再努力一把,可以试着电话给对方单位咨询一下情况,再重点介绍一下自己,看看是否可以为自己赢得一个机会。如果是邮件投递,邮件正文也别空着,可以简要的用两三百字,把你最亮眼和最契合岗位需求的内容,放在正文中,向HR做一个简要的“毛遂自荐”;如果是在线投递简历,很多大企业现在都采用这种方式,一定不要拘泥于原来你那一页纸的简历内容,充分的根据在线简历的要求认真撰写内容,一般在线简历要求填写的内容都多于原来准备的“一页纸”,把丰富的经历,曾经做过什么项目,取得了成果,有什么思考,充分展现踏实、勤奋、学习能力强等优秀品质;如果是参加空中宣讲会,多提问也能给单位HR留下深刻印象获得加分;如果能联系到在心仪单位工作的毕业学长学姐做内部推荐,那更是事半功倍。
4.聚焦自己,停止比较,修炼内功。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朋友圈谁谁谁又晒offer了,好朋友也一个个都有了着落,内心的小宇宙一次次被激起涟漪。请记住,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你,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一定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要走。聚焦自己,避免盲目跟风。抓住宝贵的时间修炼内功,再复习复习专业知识,提升一下面试能力,找同学或者学长学姐反反复复进行模拟面试,充分利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其他渠道的就业咨询和学习提升机会。要相信,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就业,到底是多选题还是单选题?答案是,一道你期待是多选题但实际上是单选题的命题。
不管你期待自己拿多少个offer,但最后你真正需要的,只是那一个offer。所以不要介意这个过程中有多少失落,多少迷茫,多少慌张,求职路上就是这样,常常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研一那年,很希望进一个公司实习,每次在bbs(暴露年龄了)看到这个公司的实习生招聘启事,我都投简历,但总是石沉大海。过了很久,大概我自己都已经放下这个念头之后,突然有一天收到了这家公司通知我去实习的电话。原来公司有一个实习生人才库,虽然前面多次我都不是最合适的那个人,但后面有一个我没有申报过的岗位出来,他们挑中了我。
所以,不要泄气,勇往直前。找到你心仪的工作有时候也多少需要运气,也许某天,蓦然回首,Offer就在灯火阑珊处。
李菊,金融学院团委书记,本科生辅导员。工作九年多,作为基层团干部带过从09级到19级10个年级近千名学生干部,作为辅导员带过11个班累计500余名本科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公共选修课《幸福心理学》授课教师。